石油人才网,国内专业的石油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:0755-36517013

个人/企业 注册 登陆
1
2
3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行业资讯 >> 特别专题

大山深处石油人

石油人才网 发布时间: 2015/10/10 11:25:33 文章来源:中国石油报

编者按: 这是一群奉献者,这是一群坚守者。他们同千千万万的石油人一样,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,远离亲人、远离都市,他们的坚守靠奉献,更靠执着和热爱。本期我们将目光转向这里——大山里的石油人。 重庆,这个闪耀西部的时尚之都,浓厚的都市气息见证着城市的工业文明和商贸文明。然而,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,绿色发展更离不开天然气。西南油气田公司主要向西南地区提供清洁能源,仅下属的重庆气矿就有2200名一线员工别妻离子,离开繁华都市,长年值守深山。他们管理着400多口气井,每年向数百万家企业和居民提供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。这群石油人,既不属于深山,又不属于城市,有人说他们是一群穿梭在城市与乡村间的精灵……一路领跑者在企业搭建的各类劳动竞赛平台上,重庆气矿每年有数十名深山石油人脱颖而出成为技师、劳模、技术能手、十佳班长等。10月25日,西南油气田公司第六届天然气压缩机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,重庆气矿选手包揽了前5名并获团体。万州作业区26岁的曹代航摘金,意味着他被破格评聘为技师,可以代表西南油气田公司参加集团公司技能大赛。曹代航的成功不是。今年,四川省美青工出炉,谢利平榜上有名。当初,谢利平为了减轻家中负担,初中毕业便选择就读石油技校而无缘大学梦。工作后,她通过自学拿到大专学历,并成功竞聘到天东29井中心站任班长一职,管理的沙坪场气田是西南油气田目前的整装气田。2007年,谢利平首次参加重庆气矿采输气技能大赛,仅获“优秀选手”称号。蛰伏两年再次参赛,她一路过关斩将,成功夺得2009年集团公司采气工技能大赛名,并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她的成功,给后来者极大鼓舞。在一线石油人中,这类员工占一线员工总数的15%,他们大多为一线优秀班组长和技术骨干,以技术精、管理新成为大山石油人的领军人物。多年来,不管是技术竞赛、培训激励机制,还是先进评比等,西南油气田公司尽可能向一线倾斜,为一线员工提供成长成才平台,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看到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。谢利平、曹代航的前面,有大竹中心站站长、全国先进女职工周晓蓉,有卧龙河集气总站站长、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程艳燕,有集团公司采气技能专家夏仲华、刘辉等。在他们身后有数百名80后、90后员工,以他们为奋斗和超越目标,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职业理想。一群坚守人在深山还有一群人,占一线员工总数的85%,他们把青春和岁月融进大山里的采气站,在寂寞坚守中,从新员工变成老师傅。忠县作业区池33井41岁的张斌,值守深山22年。去年春节后的一个傍晚,风夹着雪花不停地嘶吼,吹得张斌和王超师徒二人心里直发毛。两人一盘香肠、一碗蒸蛋就是晚饭,餐桌上已经很久不见一片绿叶。他们说,蔬菜在这冰天雪地的山上算是稀有品种,就是有,也早被冻成冰疙瘩了。气温骤降,为防管线冰堵,雪地里他俩加注防冻剂、活动截流阀门、调节民用供气……水管线冰堵了,他们只能在农户的小水井担水吃。这一带缺水,农户每家每户挖了小水井,一般也只能维系一家人使用。即便他俩拿钱买水,也是关系好才能买到。夏季遇上干旱,深一点的水井前总是排着长队。作业区离池33井要几个小时的车程,送来的桶装水,大家省着做饭和饮用。这样的井站不止一个,这样的工作、生活冬夏轮回,虽如此,池33井每天安全处理天然气24万立方米,向丰都县和十直镇平稳供气。增压开采是大池干气田的命根子,建磨盘场增压站那年,站上的员工租村民房子住。员工唐波和陈实的寝室与厨房直通,夜里老鼠偷吃大米后又来找他们的被窝“睡觉”。有一次,唐波和陈实下班回来发现被子里有了一窝小老鼠。“老鼠把我们的被子咬了好多洞。”陈实边讲边展示老鼠的“杰作”,又气又好笑。大池干的农村有个风俗习惯,外来客人就算是夫妻也不能同居一室。陈实夫妻俩同一轮上班、同一井站却成了“牛郎织女”。据说当时像他们这样的夫妻就有6对。再怎么艰苦,员工总能坚持。重庆气矿实行井站轮班作业制以来,员工一个月一轮休。下山的日子,总是充满期待。一个梦难圆一扇铁门、一条狗、一棵采气树、两栋小平房、一片菜地,是深山采气井站常有的风景。这样的风景充满着韵味与孤独。 梦想进城,结束长年奔波的日子,朝九晚五上班,能照顾一家老小,过安稳日子。这是深山石油人的梦想,可现实并不一定让人如愿。袁林想起一个人值守池58井时,十天半月找不到人说话,与外界隔绝的日子实在孤独难熬。后来,重庆气矿率先推行中心站管理模式,几个井站的员工集中工作与生活,池58井变成磨盘场中心站,袁林不再寂寞。中心站有职工书屋、网络和电视,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条件好了许多。工作之余,员工可以聊聊家常、种种菜、打打球、看看书、上上网,这些生活好似与都市生活很近。大山里的石油人把住房买到主城区,上一个月班轮休一个月,轮班制缩短了大山与都市的距离。山里有另一道风景,但也有另一种苦恼。风高夜黑巡检,黄草峡中心站王雁怕遇上乱窜的野猫,吓得人发抖。雷雨四起的夜晚常常会停电,她不得不发电保证生产。夏季,各种蛇多了,常常光顾站场,她经常被吓得一阵阵惊叫。这种情景,又离城市生活很远很远。和千千万万大山里的石油人一样,王雁憧憬着都市生活。她创作了大量反映大山石油人生活的散文和诗歌,在各大媒体发表,抒发深山石油人的内心向往。王雁说:“还有5年多就退休了,退休后就能享受都市生活了。”向往都市生活的并非王雁一人。2010年年初,已是开江作业区维修站负责人的雷达,调到西南地区座储气库——相国寺储气库工作。从县城调入重庆主城区,雷达满怀惊喜,把80多岁年老多病的父母从农村接到了重庆,希望二老过上大城市的生活。可是不到半年,城市梦就被打破。作为储气库集注站站长,雷达要驻守在海拔800米的相国寺山上。妻子在开江县上班,在重庆市读书的孩子只有安排住校。二老看他整天忙碌,怕拖累他回了老家。储气库作业区许多人听说要上山,纷纷打起退堂鼓。储气库作业区领导班子决定,无论春夏秋冬,领导和技术人员驻点轮流值守,同舟共济坚守大山,成为国家在西南地区批储气库的建设者。2013年6月29日,相国寺储气库顺利注气作业,他们为之自豪。岁月无痕,山川做证。都市生活,是深山石油人的向往。为国家多采气,更是一代代深山石油人的梦想。他们以大山般的胸怀,无悔的青春岁月,让梦想飞越在城市与乡村间。68岁的父亲廖占生在井站陪了女儿7年。在父亲眼中,女儿永远是孩子。在女儿心里,父亲永远是可以依靠的肩膀,宽厚而温暖——小站父女10月23日,霜降。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值守井——板东11井,掩映在川东气田绵延的山林间。38岁的采气工廖清蓉每天巡检、排污、汇报,重复着单调的值守工作。闲下来,廖清蓉给栽花种菜的父亲打打下手。1997年,22岁的廖清蓉不幸身患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。由于大量服用激素,出现二型糖尿病、白内障等多种并发症。幸运的是,扛了8年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代价的廖清蓉,战胜了病魔。2005年7月,经院方评定,廖清蓉的红斑狼疮病情治愈效果良好。喜极而泣的廖清蓉,迫不及待穿上久违的红工衣:“我要重新回到井站,马上就走。”然而,这一举动让邻水作业区领导为难了。毕竟廖清蓉大病初愈,一个人守井让人不放心。那时,刚从石油运输公司退休的廖占生主动提出到井站陪女儿,一方面为了照顾女儿,另一方面技校毕业的廖清蓉有技术、责任心强,在他的照顾下完全能胜任工作。邻水作业区向重庆气矿相关领导汇报后,同意了这一请求。当采气树、输气管线再次映入眼帘,大口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,听到清脆的鸟鸣,泪水模糊了廖清蓉的视线……廖清蓉满怀感恩之情,深知是这个石油大家庭帮助自己扛过了艰难的时刻,而劳动的尊严和权利、劳动的充实和快乐,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。从张25井、张21井,到而今的板东11井,不论春夏秋冬,廖清蓉把站上的设备打扫得一尘不染,在作业区多次设备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。2010年秋天,她还考取了采气高级工资格证。作业区领导几次想安排廖清蓉和同事搭档到别的井站轮班,廖清蓉婉言谢绝。她说,虽然自己还有糖尿病、白内障,但不想拖累同事,一定要靠自己的劳动回报企业和社会。7年来,廖清蓉所在井站累计采气1900万立方米。廖清蓉全身心投入工作,父亲廖占生则栽花种菜,负责井站的柴米油盐。父女俩把井站打理得井井有条。( 通讯员 沈军)小站小得名副其实,却肩负着向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顺宁、郝坨梁、盘古梁等单位生产生活基地以及上千口油井伴热设备供气的重任。在平凡的日子里,驻井员工——守望大山长庆靖边气田的地貌很有特点,北部以沙漠为主,荒芜平坦。而南部则多山,路陡弯多。10月10日,记者乘车从靖边基地出发一路向南,没过多久,车子就一头扎进了绵延起伏的大山。颠簸两个多小时后,长庆油田采气一厂作业六区南22集气站映入眼帘。全高峰(左)和李国平检查加热炉运行状态。4口气井,两个人,日产天然气6000立方米,小站的小,名副其实。与其他集气站不同的是,南22站肩负着向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顺宁、郝坨梁、盘古梁等单位的生产生活基地以及上千口油井伴热设备供气的重任。驻守小站的是全高峰、李国平和潘毅。此时,潘毅恰好轮休在家。全高峰、李国平以转岗的形式来到靖边气田工作。2008年年底,他们从南23站调至南22站,在小站驻守了6年。全高峰是站长,今年38岁。他说,在小站工作久了,他的心总是被牵扯着,一头想着家里,一头想着站上。一年中有超过2/3的时间在站上,家里老人生病、小孩上学等一些事情鞭长莫及,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家庭中的局外人,好多事儿帮不上忙,只有干着急的份儿。去年,全高峰刚上站不久,90岁高龄的奶奶不慎摔倒,造成腿部骨折。多亏他的妻子在家细心照料。这些年来,他们夫妻已经有了默契——妻子负责家里的事,全高峰负责小站的生产。在全高峰心里,小站输送出去的天然气包含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。1999年,李国平转岗到靖边气田,今年49岁。作为一位老石油,他说,小站虽然小,但工作从来没有小事。隔几天小站就要开展一次隐患排查,以保证所有设备保持安全状态。每排除一个隐患,他就觉得轻松惬意,就像解开了生命中的某个结一样。在小站工作没有上下班概念,很多工作需要协同作战,就连做饭、扫地这样琐碎的活儿也是两人齐上阵。每天,重要的工作就是巡检。从进站区到外输区,全高峰、李国平敏锐的目光无数次地扫过压力表、温度计、流量计上面的刻度,判断着设备的运行状态,并以此和这些冰冷的设备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永远没有语言的对话。去年秋季,一场雨连续下了几天。雨刚停,潘毅就去巡检。在外输区,潘毅发现地面积水里有气泡。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他警觉起来,初步判断是地埋管线出现了漏点,立即向作业区汇报。当晚,小站员工和从区部赶来的抢险人员连夜挖开管沟寻找漏点。潘毅也因这次巡检发现重大隐患而受到嘉奖。小站的岁月写满艰辛与责任。问起大家平常在小站谈论多的话题时,全高峰的回答只有3个字:糖尿病。原来,小站3名员工都有糖尿病。每次上站,他们除了要带一个月的伙食,还要带上药品。平时,大家互相关心,询问彼此的病情,并经常探讨控制血糖升高的妙招、偏方。驻井的两个人中有一个人稍感不适时,另一个人就要承担起生产重任。谈及病痛,他们从容淡定,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,语调平缓自然。小站小得名副其实,却肩负着向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顺宁、郝坨梁、盘古梁等单位生产生活基地以及上千口油井伴热设备供气的重任。在平凡的日子里,驻井员工——长庆靖边气田的地貌很有特点,北部以沙漠为主,荒芜平坦。而南部则多山,路陡弯多。10月10日,记者乘车从靖边基地出发一路向南,没过多久,车子就一头扎进了绵延起伏的大山。颠簸两个多小时后,长庆油田采气一厂作业六区南22集气站映入眼帘。4口气井,两个人,日产天然气6000立方米,小站的小,名副其实。与其他集气站不同的是,南22站肩负着向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顺宁、郝坨梁、盘古梁等单位的生产生活基地以及上千口油井伴热设备供气的重任。驻守小站的是全高峰、李国平和潘毅。此时,潘毅恰好轮休在家。全高峰、李国平以转岗的形式来到靖边气田工作。2008年年底,他们从南23站调至南22站,在小站驻守了6年。全高峰是站长,今年38岁。他说,在小站工作久了,他的心总是被牵扯着,一头想着家里,一头想着站上。一年中有超过2/3的时间在站上,家里老人生病、小孩上学等一些事情鞭长莫及,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家庭中的局外人,好多事儿帮不上忙,只有干着急的份儿。去年,全高峰刚上站不久,90岁高龄的奶奶不慎摔倒,造成腿部骨折。多亏他的妻子在家细心照料。这些年来,他们夫妻已经有了默契——妻子负责家里的事,全高峰负责小站的生产。在全高峰心里,小站输送出去的天然气包含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。1999年,李国平转岗到靖边气田,今年49岁。作为一位老石油,他说,小站虽然小,但工作从来没有小事。隔几天小站就要开展一次隐患排查,以保证所有设备保持安全状态。每排除一个隐患,他就觉得轻松惬意,就像解开了生命中的某个结一样。在小站工作没有上下班概念,很多工作需要协同作战,就连做饭、扫地这样琐碎的活儿也是两人齐上阵。每天,重要的工作就是巡检。从进站区到外输区,全高峰、李国平敏锐的目光无数次地扫过压力表、温度计、流量计上面的刻度,判断着设备的运行状态,并以此和这些冰冷的设备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永远没有语言的对话。去年秋季,一场雨连续下了几天。雨刚停,潘毅就去巡检。在外输区,潘毅发现地面积水里有气泡。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他警觉起来,初步判断是地埋管线出现了漏点,立即向作业区汇报。当晚,小站员工和从区部赶来的抢险人员连夜挖开管沟寻找漏点。潘毅也因这次巡检发现重大隐患而受到嘉奖。小站的岁月写满艰辛与责任。问起大家平常在小站谈论多的话题时,全高峰的回答只有3个字:糖尿病。原来,小站3名员工都有糖尿病。每次上站,他们除了要带一个月的伙食,还要带上药品。平时,大家互相关心,询问彼此的病情,并经常探讨控制血糖升高的妙招、偏方。驻井的两个人中有一个人稍感不适时,另一个人就要承担起生产重任。谈及病痛,他们从容淡定,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,语调平缓自然。这里有世界上海拔的采油井,雨雪天气,员工要徒步巡井。有一次巡井,员工竟然走了32个小时,人累得站着都能睡着。条件艰苦,但他们一样有追求——采油工的“平原梦”崎岖的山路上,老郭熟练地开着车。老郭说,你别看现在车好走,要是遇见了雨雪天,那可危险,得一点点挪到狮20井。狮20井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狮子沟构造,海拔3430.09米,是目前世界上海拔的采油井。老郭是青海油田采油三厂花土沟采油作业区采油班班长,大名叫郭海平,因为在狮子沟采油班数他资格老,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老郭。老郭说,他们班管理着狮20井、28井等9口油井,这些油井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沟壑中,远的油井离他们住的地方有6公里。如果碰到雨雪天气,为保证安全,员工要徒步巡井。老郭说,有一次巡井,员工竟然连续走了32个小时,巡完9口井,人累得站着都能睡着。海拔高,难熬的就是冬天。冬天山上风大、滴水成冰,干活时就是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是会被冻得透心凉,实在冷了就只能搓搓手、跺跺脚。采油班还有两个学徒工,一个叫孔文雯,一个叫严秀梅。一个1988年出生,一个1987年出生。严秀梅说,大学毕业后,她先后在河南、西安、敦煌工作过。以前没工作的时候,她天天盼着工作,减轻家里的负担,不让父母操心。现在工作了,虽然环境艰苦,但希望能好好工作,争取早点转正。说这话的时候,她声音很小,但却震动了我。从简单的几句话中,我读到了责任。孔文雯大学毕业后,在天津上过班。她说,刚来这里上班的时候,高原反应严重,啥也没干呢就听着自己喘了,还头疼得不行。不过,现在在这里工作快一年了,已经适应了。平时,师傅给她们教技术特别认真,不到半年她们就能独立顶岗了。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,狮20井需要有一个小班长年驻井,这个任务落在了刘华身上。刘华在这里待了5年,记者粗略算了一下,除去轮休,刘华已经在这里坚守1000天了。今年42岁的刘华在井上养了两条狗。他巡井时,狗就跟着他满山跑。中午吃饭之际,我问刘华:“在山里久了心里急不急?”刘华淡定地说:“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。要是真急了,就跑到山顶吼几嗓子。看看夕阳,蛮有情调的。”郭海平说,再过8年就退休了,他已经在四川广汉买了房,女儿也已经订婚了。他说,准备回去把四川的房子装修了,回老家享受退休生活。刘华说:“儿子13岁了,我操心他的学习。我希望儿子学习进步。”两个学徒说,就盼望着日子过快点,到明年这时候她俩就有轮休假了。坚守在世界海拔的采油井上,他们心中都有一个“平原梦”。观点骨子里镌刻的忠诚困难面前不屈服,责任面前不懈怠,他们有着大山般的坚毅和隐忍,他们长年驻守深山,为油井、管道保驾护航,他们是大山深处的石油人。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工作中追求卓越、创造价值,他们是数万名为油奉献、为气拼搏的一线员工的杰出代表。他们是血肉之躯,也有儿女情长。无论是在大巴山里身患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,伴有糖尿病、白内障等多种并发症的廖清蓉,还是在长庆靖边小站坚守、患有糖尿病的3名员工,或是身处海拔3400多米的青海驻井员工,他们和千千万万大山里的石油人一样,憧憬都市生活、向往天伦之乐。可责任让他们别妻离子,相守寂寞,在大山深处义不容辞承担起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,把忠诚于石油事业、忠诚于企业,作为实现自己价值的目标,骨子里镌刻下忠诚的烙印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献了青春献子孙,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山深处得以薪火相传。国家的需要就是石油人的需要,这一点始终激励着他们为国家多产油产气,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。在岁月长河中,他们以“我为祖国献石油”的豪迈情怀奉献着能源。敬礼!向大山深处的石油人。 (张梅)“山里人”的愿望@焦丽娟:几年前,我曾是陕北山里一名默默无闻的输油工,对知识的渴望、对事业的追求从未停止。我报名参加自考,读成人本科,学剑桥英语、学计算机知识、学企业QHSE体系审核内容。在公司QHSE体系审核中,我所学的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。现在,我虽已走出大山,却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。因为艰苦,更能使人不懈怠,努力奋进。@王勇:出生在黄土高原,工作在秦巴山区,我与大山有不解之缘。每年,看着雨水带着黄土冲下山去,我心里万般感慨。日常工作中,除了输送好每滴油,我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防治水土流失上,并书写一些爱护植物的标语,号召大家种草植树,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土地流失、保护绿色植物。@廖军:22年前,我走进大山,以井架为伴,与采油树为友。10年前,我想走出大山,去观看城市的五彩斑斓却未成行。现在,我依然还在山里。我很想走出大山,每天陪妻儿行走在繁华的城市街道上,可我有点舍不得生活在山里的淳朴石油人和清新的空气,还有那矗立的高高井架。此生就算离不开大山,我也无怨无悔。@韩旭:我们的工作岗位在秦巴山脉深处,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大山为伴。有一次,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我们一位80后巡线员时,问我们的愿望是什么?这位巡线员的话代表了很多“山里人”的心声——的愿望是管道安全运行。还希望能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。@董晓燕:向贤斌就在大山深处的钻井队工作,那里没有网络,没有干净饮用水,打个电话都要四处搜寻信号。他长年值守在那里,整天和冰冷的操控台打交道。他说,虽然工作枯燥,有时也感觉寂寞,但自己还是很热爱这份工作的。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,就是希望下次女儿参加艺术节时能去现场观看,并拍下女儿的曼妙舞姿。

【免责声明】

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