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油人才网,国内专业的石油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:0755-36517013

个人/企业 注册 登陆
1
2
3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行业资讯 >> 最新产品

Ⅱ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

石油人才网 发布时间: 2010/9/7 9:02:25 文章来源:中石油网

一、油藏及开发概况试验区位于构造较为完整(断层发育相对较少)、可扩展蒸汽驱井网的锦91断块中西部,目的层于Ⅰ组,含油面积0.34 km2,地质储量225×104t。于Ⅰ组纵向划分三个砂岩组6个小层。试验区目的层于Ⅰ组1-4小层。油藏埋深930~1020m,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,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、砂砾岩和不等粒砂岩(长石砂岩),分选中等。平均孔隙度24.5%,渗透率1739×10-3μm2,属高孔高渗储层。转驱前油层平度(53℃)下脱气原油粘度7000mPa·s。地层水水型NaHCO3型,总矿化度1956.6mg/L。试验区1987年3月注蒸汽吞吐投产,历经1992年由167m井网加密到118m井网,和2000年由118m井网加密到83m井网两次重大井网调整。到2007年试验区平均吞吐14轮次,采出程度38.11%,年度油气比0.20,进入蒸汽吞吐开发末期,经济效益差。为寻求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途径,在汽驱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,编制了蒸汽驱试验方案,并于2008年6月进行全面转驱,经过1年多的汽驱实践,试验已初见成效,对同类油藏的汽驱开采具有指导意义。二、蒸汽驱方案设计要点锦45块试验区相对齐40块先导试验区(表1)相比,进行蒸汽驱的条件在净总厚度比、非均质性、转驱时含油饱和度、采出程度、具有边底水方面偏差,根据稠油油藏筛选标准,锦45块于Ⅰ组油藏属于Ⅱ类稠油油藏。方案设计9个83m井距的反九点井组,部署注汽井9口,采油井40口,观察井9口。试验目的层于Ⅰ油层组1-4小层,采取一级两段分层汽驱方式,其主要注汽参数:平均单井日配注125t,试验区日配注1124t;井底干度达到53%,平均单井日配液30.9t,日产液1300t。蒸汽驱生产7.5a,采出程度17.64%,平均采油速度2.32%,累积油汽比0.15,试验区终采收率54.96%。表1 锦45块试验区与齐40块试验区转驱条件比较油藏参数Ⅰ类齐40试验区锦45试验区差异油层有效厚度/m7-6029.126.3-7.3净总厚度比/f&ampgt;0.40.480.41-0.12转驱时含油饱和度/%≥0.455743-14吞吐阶段采出程度/%2438.514.5渗透率变异参数/f&amplt;0.70.720.810.09边底水、断层水侵入倍数PV数/f&amplt;200.120.12三、蒸汽驱试验实施情况及阶段效果分析1.试验实施情况试验区于2008年6月全面实施转驱,依据蒸汽驱生产特点及试验区实际情况,转驱后操作上要重点把握原则有两个,一是保证井底蒸汽干度大于50%,这是关键保障,二是提高采注比,力争达到1.1以上,这是前提基础。试验中,及时对注汽井实施返工作业,目前试验区平均井底干度为53.8%,井底干度得以保障。另外,通过吞吐引效注汽、调参、检泵更换高温泵、完善注采井网打新井等综合措施手段(表2),实现油井在合理工况下生产,采注比有效提高,确保了蒸汽腔的形成和扩展。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,实现了液量产量翻番。截止2009年9月底,试验区9口注汽井开井9口,日注汽1041t,生产井总井数41口,开井39口,日产油116t,日产液1073t,综合含水89.2%,瞬时采注比1.03,瞬时油汽比0.11。表2 锦45块蒸汽驱措施效果统计表序号措施内容措施井次有效井次日增液/t日增油/t1吞吐引效1412235222检泵换泵1212208203油井调参3122126134完善井网111625过油层深抽666076油井解堵43233合计6856668672.阶段效果分析(1)产液、产油、含水变化特点符合汽驱生产规律总体分析看,试验处于蒸汽驱第二阶段,即蒸汽有效驱替阶段,从生产曲线上看,可分三个变化过程。个变化过程:试验区日产液、含水出现大幅度上升,日产液由转驱时的460 t上升770 t左右,含水由85.9%上升到94.8%,试验区日产油下降,由60 t下降至40 t左右。在试验初期,由于注汽井和生产井吞吐注汽生产过程中,在井筒周围存在冷凝水及少量可动油,因持续注入蒸汽,在注采井间初步建立生产压差,受压差作用,首先要采出原先存在的这部分冷凝水及少量可动油,因而初期生产表现为产液量上升、含水上升,产油量下降。 第二个变化过程:因蒸汽注入量增加,不可动冷油受热而转换成可动油逐渐被采出,因此含水大幅度下降,而井组产油量则迅速上升。日产油大幅度上升。日产液从770 t上升到1070 t左右,实现了采大于注,日产油上升至130 t,含水回降到88.0%。 第三个变化过程:产量波动,主要由于蒸汽驱替作用突显后,油层出砂,个别油井不能生产造成的。 (2)油层温度普遍呈上升趋势,试验区建立起热连通,进入有效驱替阶段转驱初期,井口温度大幅度上升,到2009年8月底,井口产液温度由转驱时的33℃上升到的65℃,其中高于60℃的有21口井,大部分井井口温度增幅都在20℃以上,从7月份以后,井口温度基本保持稳定,说明地层已形成稳定的渗流场。另外从数模跟踪的地下温度场分布来看,井间已经实现热连通,蒸汽腔正在不断扩展阶段。(3)压力水平低,利于蒸汽腔的形成与扩展,能有效提高汽驱效果新井FMT和RFT压力测试、压降测试均显示试验区压力在2MPa左右,目前平均地层压力2.2MPa,保持在较好的操作范围内,有利于蒸汽腔的形成与扩展。(4)原油物性发生变化,说明蒸汽驱替作用明显从原油物性分析看,试验区受效井原油粘度已降至3300mPa·s(50 ℃)左右,与转驱初期比,原油粘度降低了4000~7000mPa·s,表明油层受蒸汽蒸馏作用,原油物性发生较大改变,使原油在油藏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能力已大为增强,说明地下蒸汽腔已形成。(5)与稠油I类储量齐40块蒸汽驱同期相比,油汽比相近,生产趋势基本一致齐40块先导试验油藏工程设计合理,实际操作参数基本符合设计要求,试验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,终采收率可达到 57.8%。 扩大试验历时3年,取得了一定效果。通过均衡注汽、完善井网、对汽窜层进行及时封堵、提高泵效,汽驱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,油汽比 0.18~0.20,终采收率可达到49.5%。四、结论(1)试验初步实现了按方案设计连续平稳注入,实际注汽参数均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。(2)蒸汽驱处于较为理想的工况下生产,从注入压力、地层压力、动液面、油井沉没度资料看,蒸汽腔正在逐步扩展。(3)试验区建立起热连通,目前处于蒸汽有效驱替阶段,与齐40块先导试验、扩大试验及规模化工业应用同期效果相比,试验区采注比偏高(利于蒸汽腔的形成),油汽比相近。(4)高采注比是蒸汽腔发育并有效汽驱的必要条件。 (5)Ⅱ类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生产情况符合汽驱开发规律,技术上及经济上是可行的,可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。

【免责声明】

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